定义: 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;
静态代理实现:
- 继承实现;
- 聚合实现(更灵活);
动态代理(如何体现动态,就是当接口中又添加新功能时,代理中不用改变):
实现步骤:
使用被代理对象创建InvocationHandler对象实例
生成代理对象实例
生成proxy代理对象的字节码文件,并创建proxy的类对象
根据proxy的类对象使用反射创建proxy对象实例
在代理对象实例上调用目标方法(就是调用invoke的过程)
- jdk动态代理(基于接口代理)与cglib动态代理(基于继承代理)
上面是一个很简单的例子,可以看出,我们想对外开放某些功能,就可以将这些功能在代理类中被引用,
如此一来,屏蔽了我们不想外露的功能,只将我们想开放的功能开放出来。亦即委托类中其实是可以有很多方法的,
很多功能的,我们可以酌情对外开放,代理类犹如一道大门,将委托类与外部调用者隔绝开来,只将部分功能赋予这个大门,
来代替委托类行使这个功能,哪怕最终还是要牵扯到自身(因为最终还是要调用委托类的对应方法实现)。
代理模式很简单,只要记住以下关键点,简单易实现:
(1)代理类与委托类实现同一接口
(2)在委托类中实现功能,在代理类的方法中中引用委托类的同名方法
(3)外部类调用委托类某个方法时,直接以接口指向代理类的实例,这正是代理的意义所在:屏蔽。
代理模式场景描述:
(1)当我们想要隐藏某个类时,可以为其提供代理类
(2)当一个类需要对不同的调用者提供不同的调用权限时,可以使用代理类来实现(代理类不一定只有一个,我们可以建立多个代理类来实现,也可以在一个代理类中金进行权限判断来进行不同权限的功能调用)
(3)当我们要扩展某个类的某个功能时,可以使用代理模式,在代理类中进行简单扩展(只针对简单扩展,可在引用委托类的语句之前与之后进行)
代理模式虽然实现了调用者与委托类之间的强耦合,但是却增加了代理类与委托类之间的强耦合(在代理类中显式调用委托类的方法),而且增加代理类之后明显会增加处理时间,拖慢处理时间。